佛手柑的故事传说

句文网    发表于:2021-04-07 21:28:49

关于佛手柑的故事传说你听过了吗?下面一起跟小编看看佛手柑的传说故事吧!

佛手柑的传说

妙庄王三公主妙善决意出家修行,气得妙庄王生了一场怪病,太医们束手无策。妙善得知后,想佛祖祈求治愈父亲的病,却连做3日神仙要砍自己手臂做肉汤给父亲治病的梦。回到皇宫后妙善果真自断一臂,妙庄王服用后果然好了,但得知是女儿手做的药,除了自己祈祷上苍,让女儿尽快康复。还发动全国百姓一起祈祷。

后来,妙善的断臂处竟一夜间抽出十几只手来,众人十分惊讶!齐呼:“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”这就是人们传说的“千手观音”。当时为妙庄王治病用的是臂肉,太医将剩余的手掌抛出城外。不久,在海边的礁石丛里竟长出许多像手掌样的物体来,人们把它挖来蒸了吃,味道十分鲜美。有人说那是观音菩萨的手掌变的,故称作“佛手”。

佛手柑的故事

形态特征

常绿小乔木或灌木。叶互生,长椭圆形,边缘有微锯齿;叶腋有刺。初夏于枝梢叶腋开花,圆锥花序,花瓣五枚,上部白色,基部紫赤色。果实冬季成熟,鲜黄色,基部圆形,上部分裂如掌,成手指状,果肉几乎完全退化,香气浓郁。老枝灰绿色,幼枝略带紫红色,有短而硬的刺。单叶互生 叶柄短,长3~6mm,无翼叶,无关节;叶片革质,长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,长5~16cm,宽2.5~7cm,先端钝,有时微凹,基部近圆形或楔形,边缘有浅波状钝锯齿花单生,簇生或为总状花序;花萼杯状,5浅裂,裂片三角形;花瓣5,内面白色,外面紫色;雄蕊多数;子房椭圆形,上部窄尖。

柑果卵形或长圆形,先端分裂如拳状 或张开似指尖,其裂数代表心皮数,表面橙黄色,粗糙,果肉淡黄色。种子数颗,卵形,先端尖,有时不完全发育。花期4~5月,果熟期10~12月。

四川省泸州市佛手主产区的合江县,年平均气温18.2℃,相对湿度82%,全年降水量1020mm,日照时数全年约1200小时,佛手生长好,产量较高。

分布范围

佛手在广东多种植在海拔300~500m的丘陵平原开阔地带,而在四川则多分布于海拔400~700m的丘陵地带,尤其在丘陵顶较多。

中国南方各省区多栽培于庭院或果园中。果皮和叶含有芳香油,有强烈的鲜果清香,为调香原料;果实及花朵均供药用。佛手为栽培品种,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,主产于广东肇庆、高要、德庆、云浮、四会、郁南等地,称“广佛手”,为地道品。产于四川者,称“川佛手”。产于浙江者,称“金佛手”。此外,广西、安徽、云南、福建等省区也有栽培、出产。佛手以广东产品为好,果大质佳,品质最优,加工的商品“金边白肉”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。为广东地道药材“十大广药”之一。

佛手生产基地应选择在适宜生长的地区,同时重视“地道药材”的地理学和“原产地”概念。如广佛手主要分布于肇庆市、云浮市等地。

生长环境

佛手为热带、亚热带植物,喜温暖湿润、阳光充足的环境,不耐严寒、怕冰霜及干旱,耐阴,耐瘠,耐涝。以雨量充足.冬季无冰冻的地区栽培为宜。最适生长温度22~24℃,越冬温度5℃以上,年降水量以1000~1200mm最适宜,年日照时数1200~1800小时为宜。适合在土层深厚、疏松肥沃、富含腐殖质、排水良好的酸性壤土、沙壤土或粘壤土中生长。

在广东省主产区的高要市及德庆县,年平均气温22℃,最冷月的1月平均气温为13.2℃,极端最低气温为-1℃,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为28.6℃,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mm左右,全年日照时数为1815小时。在排水良好、肥沃的稻田,土壤呈微酸性,生长良好,产量较高、较稳。

更多相关内容: